精神文明

公费定向师范生——回到大山,给留守儿童一个爱的拥抱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02 00:00       点击数:

    新华网长沙4月27日电(陈梦谣)公费定向师范生是湖南省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的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截止2016年9月,全省共招收培养各类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4.13万人,其中已毕业1.4万人。所有毕业生均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深受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已成为湖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素质不高、流失严重”的现状,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的油洋乡中心小学和统溪河镇学校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作为一所全校学生共728名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油洋乡中心小学的师资数量并不乐观,校长严佳明介绍,学校共有编制名额46名,而现在实际则为33名,存在一定数量的缺编。从全县来看,教师空编为1000左右。严佳明坦言,把乡村教师“请进来,留得住,教得好”是每一位校长的期盼。另外,每所学校为了教师能够安心教学,为他们在校园内部配备了公租房。

    向立华是2016年毕业的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也是严佳明安排人专程开车从县城“请进来”的一名教师。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里?向立华说,自己是在这里长大的孤儿,人生命运也是在这里得以改变,早在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他就已立下了回乡教学的心愿。

    舒茂蓉是桥江镇中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也是2014年初中起点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在出身寒门的学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羞涩、不自信、渴求外面的世界,因此,在跟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舒茂蓉注重启发诱导、尝试赞扬回答。在教学中,她逐渐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在乡村学校的平台上,她表示,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找到自己的自留地”。

    留守儿童,教师给他们倾注更多的爱

    统溪河镇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校长王民权介绍,全校一半学生为留守儿童,他强调,这些数量的“留守儿童”的评定标准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这个比例与油洋乡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相仿。

    王民权说,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寄宿的留守儿童每周两次回爷爷奶奶家换洗衣物,寄宿学生的管理缺少生活教师,平时由班主任兼职。该校教师雷微微是2012年毕业的公费定向师范生,为留守儿童们带来了无微不至的呵护,每天,她的工作时间是6:20至23:00,要从早晨一直忙到学生们回宿舍休息。

    唐蓉琪是桥江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同时也是2016年初中起点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她指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家校沟通的困难,部分孩子情感教育、家庭教育较为缺失,在学习上多出现成绩两极化的现象,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后续力量——公费定向师范在读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公费师范教育承担院校,目前,学校在校师范生比例达77.9%,其中公费定向师范生比例达70.3%(10609人),为湖南省的乡村教师提供了重要补给。

    陈姝婷是2016级音乐班的学生,谈到回乡教学,她说:“总会有人需要下来的,走出大山,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大山。”她强调,这个“下”并不是指职位比别人低一等。对于未来,她坚定要踏上回乡的路,这是“带上家乡孩子们踏上未来的路”。

    2015级科教班的黄比娜来自郴州市的一个偏远山村,她回忆,自己在村小上小学时全校只有两个老师,即校长和美术老师,其中校长兼任所有课程。未来,她希望通过自己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所接受的这几年专业学习为乡村学校的实验器材和教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善,为乡村教育做一份贡献。

    2013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谭乔尹分享了她在株洲市茶陵县某村小实习的经历,她感慨了留守儿童家校联系的障碍以及他们对爱的缺失和渴望,她希望毕业后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够影响和改变学生们的人生。

    2016级数学班的吴宇琴来自一个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家庭,父亲患有视力残疾,她说,签约只是一纸之书,对于乡村教师,他们内心更多的是一种职业情意。她认为,在农村,能够陪在留守儿童身边学习和成长的是他们的老师,她希望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陈志武说,留守儿童的活动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差,但适应能力不强,在父母的陪伴缺失下,他们更容易遇到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节,需要将青春期时所遇到的人际交往、家庭和谐、家庭条件等方面的问题求助于老师进行疏解,因此,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教师的角色很重要。陈志武坦言,学校一半比例的公费定向师范生本身也是留守儿童。在此身份下,他们更清楚乡村的教育需求,更懂得对于学生的关心呵护,也更认同乡村教师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