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灵港湾 > 正文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毕业焦虑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3-06 】

案例简介

蒋某,女,中职学生,来自湖南。该生性格较为内向,朋友较少,刚入学时成绩处于中上等水平,随着专业课的开设及专业课内容不断加深,成绩渐渐下滑。针对就业问题,她曾咨询已毕业的学生并积极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发现专业对口工作竞争激烈,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身边好多同学选择了专升本考试,她也报名并试听了几节课,她也在寝室里自学其他就业技能,她也同家里人商量过此事,又怕考不上耽误了就业择业的最佳时期,处于犹豫不决状态。因此,她对未来发展感到十分迷茫。经常假想如果毕业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该怎么办?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在剩余的大学时光里,该顺其自然还是应该做些准备?这种对未来的迷茫使该生思想进入不稳定期,焦虑不安,无法安心学习,出现失眠、焦躁等问题,迷失在自己编织的网中。

育人过程

1.了解情况,安抚学生情绪

通过日常对班级的考勤检查,发现该生在近一周内存在连续旷课的现象。于是将该生叫办公室进行谈话,倾听蒋某讲述旷课的起因与经过,向该生的朋友和同班同学了解该生近期的实际情况,随后第一时间赶赴学生宿舍,与宿舍成员进行沟通,了解该生近况,了解旷课事件起因、过程。关注学生事后发的空间状态,了解学生现状。查明导致该生旷课的原因,再做后续处理。

2.通报实情,联系家长。

由于蒋某违反校纪校规,并在谈话中显露出明显的抑郁情绪,辅导员立刻联系了心理中心对该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并依靠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确保其情绪稳定,安排了班长、寝室长及寝室其他成员轮流看护她,不要让她一个人独处。并嘱咐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通知辅导员。同时立即告知其家长,对事情发生的客观经过,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等情况做了通报,我首先安抚家长,表示会立即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家长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辅导员一起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到校会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缺乏自主择业目标,产生自我认知偏差。临近毕业,该生对于就业问题尤为关注,但对自身能力是否与热门岗位匹配不能确定,进而担心自己的就业去向,怀疑自己,产生错误的认知、消极的情感与不良行为。二是学生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该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她显露出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规划水平较低等问题。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就产生了旷课在寝室里学习其他就业技能的情况。三是家长没有给与正确指导。当孩子表现出迷茫、焦虑、不安等敏感时期行为时,相当一部分家长并没有察觉,或者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父母应该相信子女,鼓励其自由探索,但要适时地予以指导。不能过度干涉子女就业选择,但也不能放任孩子逃避就业。然后,辅导员根据该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与该生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一致意见,分配了学校和家庭在开导该生中各自的任务,辅导员主要担负起沟通开导该生,帮助该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

3.后续处理,改善学生心理问题。

辅导员在沟通中主要采用了五种方法。第一、站在该生角度分析问题并给与建设性意见。学生碰到问题时,由于缺少社会阅历,容易采取极端行为,如:自暴自弃式的躲避问题或者不经思考鲁莽行动等。作为辅导员,第一时间应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了解到学生所遇的问题,如:在了解学生问题时,可以采用“唠家常”、“套近乎”等方法打消学生的抵触和害羞心理。辅导员与蒋某沟通后,发现该生性格偏急躁,常常产生“毕业即失业”、“不知向何处努力”等消极念头。了解到问题的关键后,我采取“以身说法”的方式,向蒋某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求学和就业故事,并向该生解读了校方统计的往年毕业生就业数据,针对该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关于未来是就业还是升学,给出了个人的建议。同时,通过分享“就业典型”,让该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二、对该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与了科学合理的建议。通过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帮助该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以此撰写《职业规划书》,要求该生提供选择职业的理由并分析为何适合自己的原因。根据该生的《职业规划书》,辅导员给予科学合理的意见,帮助该生明确长短期奋斗目标并制订详细的执行计划,辅导员通过组织与该生定期的“拉家常”,了解该生的计划执行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第三、借助学生身边以及其亲人的力量。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周围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学生出现消极或极端情绪时,积极同学生周围的同学和亲人进行沟通,掌握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安排同学带领该生积极地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向其传输正能量;指导其亲人鼓励孩子,给予孩子勇气走出困境,辅导员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疏导方案,让家长经常与学生联系,经常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让她感受到远方家长的温暖,使其逐步恢复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积极联系心理咨询老师,从专业角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处理蒋某案例的过程中,其室友和班长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她们给予她正面影响,鼓励她认真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第四、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发掘优点,通过组织活动,适当转移就业困惑。第五、帮助该生解除自卑,建立自信。辅导员帮助该生树立自信,引导该生正确的评价自己,了解他人。要让该生明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与人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这种相互间的差异是无法相比的。因为,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没有必要时时、事事、处处与人比长短,关键是要自己能够认识和把握好自己。要引导该生正视自我,了解自己的缺陷,正确对待挫折,以勤补拙,扬长避短。

育人成效

在班级和学院举行各种活动时,我和同学都积极鼓励她参加,蒋某笛子吹的好,班级组织“才艺大比拼”蒋某的精彩展示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同学主动向她拜师,学院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推荐其参加选拔,并成功入选大学生艺术团。并适时对她的表现给予肯定,引导她用合理的认知来诠释生活。突破原有的心理、性格束缚,通过增加成就感,找到学习、生活的乐趣,从而帮助她转移注意力,开始崭新的生活,小蒋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自述有信心适应以后的工作生活。

经验总结

1、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首先进行了原因分析,厘清了该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然后,明确处理问题的目的不是惩罚,不是安抚,而是教会学生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工作的迷茫期,而不是通过逃课来逃避对就业的恐惧。

育人启示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进入大学后,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大学生产生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加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帮助她们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积极与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身能力。

2.营造“爱”的氛围,助力学生成长。

当学生在一个充满“爱”的班级里学习,每个班级成员必将得到最全面的发展。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辅导员有义务也应有能力领导学生营造“爱”的氛围,培养每位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当下,多数辅导员和学生年龄相仿,以及长期的学生工作,使得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代沟问题不大,而沟通方法和情感投入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班级成员之间,可通过组织多姿多彩的集体娱乐活动,如双旦晚会、春游、聚餐、寝室联谊、电竞联赛等,促进班级成员感情,形成互助互利的氛围;通过不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咨询、就业讲座、特色班会、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处事态度,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里克服负面的心理情绪,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积极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发展特长、培养情操、提升眼界,为学生身心成长创造广袤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