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群):中医专业
制定人:简亚平
合作人:简亚平、徐琼芳、黄晶晶、王岚玺、谢玲芳
制定时间:2021年6月
《中医儿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X243165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修课方式:选修 教学时数: 40学时
总学分数:2.5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
医学学科,是中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中医专业的限选课程。中医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学习中医儿科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儿科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宣传和儿童保健指导的能力,针对小儿不同生理时期的特点实施小儿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4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
4.课程作用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以《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医儿科学》课程根据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明确中医学专业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保健指导的能力,本课程为培养学生该能力提供支撑。课程设置参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儿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基层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小儿各期保健及生长发育评估及其指导为重点,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从基本理论知识入手,延伸到相关的疾病,同时参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构建从生理到病理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儿科学》总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操作(含见习、病例讨论)10学时。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训中心和医院完成。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应掌握儿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够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及辩证治疗、预防和护理。
3.并能对儿科危重病人进行抢救。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人的辨证治疗。
2.掌握儿科常用的操作技术。
3.熟悉常见疾病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三)素质目标
1.学生应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患儿,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3.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
表1 《儿科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情境 |
学习内容 |
学习目标 |
重点与难点 |
建议学时 |
情境一 |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
知识要求: 1、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过程。 2、小儿各年龄分期的生理、病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 4.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
1、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2、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及特点。 |
2(理论) |
情景二 |
小儿生长发育 |
知识要求: 1.掌握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其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2.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3.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理解“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4.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及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技能要求: 1.学会身长、体重的计算公式。 2.学会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
1、小儿体格生长规律及主要生理常数(体重、身高、血压等)。 2、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理解“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
总学时4 理论2 实验2 |
情景三 |
儿科诊法概要 |
知识要求: 1. 小儿望诊的内容及其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 2. 明确五色望诊的主病,望形态,审苗窍及看指纹的内容及辨证论治中意义。 3. 小儿闻诊,问诊及切诊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 小儿中药用量的原则 5. 儿科治法应用应与成人有别。 6. 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儿科常用治法因人、因病、因时的综合应用。 技能要求: 1.学会小儿查体时使用的提示用语、查体技巧及儿童查体特点。 2.能够准确获得阳性体征,并用所掌握的知识给予正确的解释。学会根据所给资料继续进行相关询问。学会综合分析所得到的临床资料。学会根据综合分析制定出相关的诊疗方案。学会儿科病历书写技巧。 |
1.看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 |
总学时6 理论2 实验4 |
情景四 |
新生儿期保健;婴儿期保健 |
知识要求: 1.新生儿期保健的内容 2.婴儿期喂养的方式。 3.婴儿期添加辅食原则。 4.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5.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6.新生儿护理方法。 7.婴儿护理及预防接种 |
1、婴儿期喂养的方式;母乳喂养的优点。 2、婴儿期添加辅食原则。 |
总学时6 理论2 实验4 |
情境五 |
肺系病证: 感冒、咳嗽 肺炎喘嗽、 小儿肺炎 、 哮喘 |
知识要求: 1.小儿感冒的临床特点及辨证治疗。 2.咳嗽证辨证治疗。 3.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 4.咳嗽证的病因病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鉴别。 5.肺炎喘嗽的临床特征。 6.肺炎喘嗽和咳嗽的鉴别。 7.肺炎喘嗽的辨证治疗。 8.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和合并心衰诊断标准。 9.小儿肺炎的分类方法及治疗方法。 10.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及西医治疗原则。 11.儿童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 |
1.感冒挟痰、挟滞、挟惊的病机及辨治。 2.咳嗽证辨证治疗 。 3.肺炎喘嗽的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 4.肺炎喘嗽变证机理 。 5.小儿肺炎及其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 6.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7.儿童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 |
理论2 |
情景六 |
脾系病症: 呕吐、腹痛、泄泻、胎黄、鹅口疮、口疮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知识要求: 1.呕吐、腹痛的辨证要点及证治分类。 2.常引起呕吐和腹痛的原发病,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 3.泄泻的临床特征、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和各证型辨证论治。 4.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鉴别。 5.胎黄的临床表现。 6.胎黄的辨证治疗。 7.小儿胎黄的病因病机。 8.鹅口疮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9.口疮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10小儿贫血的分类、分度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辨证论治和西医治疗。 11铁在体内的代谢、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病机的认识。 |
1. 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泄泻常证与变证的各证型临床特点。 2. 新生儿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鉴别。 3. 鹅口疮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4. 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理论) |
情境七 |
心肝病证: 夜啼、汗证 、病毒性心肌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急慢惊风、癫痫 |
1. 夜啼、汗证的概念、辨证论治。 2.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辩证论治。 3.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概念、诊断和辩证论治。 4.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和鉴别诊断。 5. 急、慢惊风的鉴别要点及辩证论治。 6.癫痫的诊断要点、辩证论治。 |
1. 夜啼、汗证的辩证论治、诊断。 2.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特点及西医治疗。 3.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诊断依据、辩证论治,难点是鉴别诊断。 4. 急、慢惊风的病因病机和西医小儿惊厥的临床鉴别诊断。 5. 癫痫诊断和辩证论治; |
2(理论) |
情境八 |
肾系病证: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尿频、遗尿 、五迟、五软、性早熟 |
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和辩证论治。 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急性期的常证和变证、恢复期的气虚、阴虚及久病入络)。 3.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4. 尿频、遗尿的辩证论治。 5. 五迟、五软的辩证论治。 6. 性早熟的辩证论治。 |
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包括其典型病例、严重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案; 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3. 肾病综合征的本证与标证的理解,尤其是标证在临床的演变。 4. 尿频、遗尿的辩证分型。 5. 五迟、五软的辩证论治。 6. 性早熟的辩证分型。 |
2(理论) |
情境九 |
传染病: 幼儿急疹、风疹 、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
1. 幼儿急疹、风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2. 幼儿急疹、风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和三种出疹性疾病(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的鉴别。 3. 猩红热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4. 水痘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5.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6. 麻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
1. 幼儿急疹、风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2. 猩红热的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3. 水痘的临床诊断要点。 4.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5. 麻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
2(理论) |
情境十 |
其他疾病: 紫癜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1.紫癜的临床诊断 2.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3.紫癜的辨证论治。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辨证论治。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VitD的作用及辨证论治。 |
1.紫癜的辨证论治。 2.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 3.VitD的来源、转化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理生理。 |
2(理论) |
2.学习情境设计
表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一 |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能熟练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特点、儿科学的特点,了解我国儿科工作的成就。 2.根据小儿各年龄的特点,会熟练分析不同时期小儿保健重点。 3.具备成人各系统解剖、生理、病理、免疫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以区分小儿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特殊性。 具备成人各系统解剖、生理、病理、免疫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以区分 小儿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特殊性。 小儿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特殊性。 |
学习内容 |
1、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过程。 2、小儿各年龄分期的生理、病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 4.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熟悉我国目前儿科学新的进展。 2.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 |
教学流程图 |
讲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应用 |
教学条件 |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 |
考核方式 |
笔试、操作、提问 |
学习情境二 |
小儿生长发育 |
教学时间 |
4学时 (理论2) (实验2)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能准确说出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及其异常时的临床意义,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掌握身长、体重的计算公式及正常值,熟悉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头围、胸围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 |
学习内容 |
1.掌握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其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2.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3.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理解“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4.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及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掌握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目前小儿生长发育新的进展。 2.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
教学方法 |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
教学条件 |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设备、体重秤、皮尺、身长测量床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操作、提问 |
学习情境三 |
儿科诊法概要 |
教学时间 |
6学时(理论2) (实验4)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能准确说出查体所需物品,查体时使用的提示用语,查体技巧及儿童查体特点。 2.能够准确获得阳性体征,并用所掌握的知识给予正确的解释。学会根据所给资料继续进行相关询问,学会综合分析所得到的临床资料。学会根据综合分析制定出相关的诊疗方案。掌握儿科病历书写技巧。 3.熟悉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正确运用液体疗法。 |
学习内容 |
1.小儿望诊的内容及其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 2.明确五色望诊的主病,望形态,审苗窍及看指纹的内容及辨证论治中意义。 3.小儿闻诊,问诊及切诊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小儿中药用量的原则 5.儿科治法应用应与成人有别。 6.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儿科常用治法因人、因病、因时的综合应用。 7.实训:儿童体格检查、儿科病史采集及书写。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演示→情景讨论→答疑→操作练习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体格检查用品 |
考核方式 |
案例分析、操作考核、笔试 |
学习情境四 |
新生儿期保健;婴儿期保健 |
教学时间 |
6学时(理论2) (实验4) 9()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具备解剖、生理、组织学与胚胎学及诊断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和基本的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2.利用小儿营养学和喂养的知识为个体、家庭提供预防性保健措施。给患病儿以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
学习内容 |
1.新生儿期保健的内容 2.婴儿期喂养的方式。 3.婴儿期添加辅食原则。 4.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5.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6.新生儿护理方法。 7.婴儿护理及预防接种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讨论→录像→案例分析→实训作业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 |
考核方式 |
笔试、病例分析、实验操作 |
学习情境五 |
肺系病证: 感冒、咳嗽 肺炎喘嗽、 小儿肺炎 、 哮喘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学会肺系统常见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技能。 2.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
学习内容 |
1.小儿感冒的临床特点及辨证治疗。 2.咳嗽证辨证治疗。 3.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 4.咳嗽证的病因病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鉴别。 5.肺炎喘嗽的临床特征。 6.肺炎喘嗽和咳嗽的鉴别。 7.肺炎喘嗽的辨证治疗。 8.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和合并心衰诊断标准。 9.小儿肺炎的分类方法及治疗方法。 10.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及西医治疗原则。 11.儿童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5.鹅口疮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6.口疮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型演示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精讲→模型演示→案例分析→讨论→实训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婴儿模型等 |
考核方式 |
笔试、案例分析、提问 |
学习情境六 |
脾系病症: 呕吐、腹痛、泄泻、胎黄、鹅口疮、口疮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学会脾系统常见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技能。 2.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
学习内容 |
1.呕吐、腹痛的辨证要点及证治分类。 2.常引起呕吐和腹痛的原发病,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 3.泄泻的临床特征、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和各证型辨证论治。 4.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鉴别。 5.胎黄的临床表现。 6.胎黄的辨证治疗。 7.小儿胎黄的病因病机。 8.鹅口疮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9.口疮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10小儿贫血的分类、分度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辨证论治和西医治疗。 11铁在体内的代谢、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病机的认识。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学会脾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相关疾病的诊疗新进展。 2.具有相关的实践经历,熟悉临床诊疗程序,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3.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
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
教学流程图 |
病例导入→结合病例讲授→病例分析→讨论→床旁教学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课件、多媒体设备、小儿模型、测量器 |
考核方式 |
笔试、案例分析、操作、提问 |
学习情境七 |
心肝病证: 夜啼、汗证 、病毒性心肌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急慢惊风、癫痫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学会心肝系统常见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技能。 2.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
学习内容 |
1.夜啼、汗证的概念、辨证论治。 2.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辩证论治。 3.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概念、诊断和辩证论治。 4.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和鉴别诊断。 5.急、慢惊风的鉴别要点及辩证论治。 6.癫痫的诊断要点、辩证论治。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1.学会心肝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相关疾病的诊疗新进展。 2.具有相关的实践经历,熟悉临床诊疗程序,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3.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病例导入→结合病例讲授→病例分析→讨论→床旁教学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课件、多媒体设备 |
考核方式 |
笔试、案例分析 |
学习情境八 |
肾系病证: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尿频、遗尿 、五迟、五软、性早熟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学会肾病系统常见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技能。 2.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
学习内容 |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要点和辩证论治。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急性期的常证和变证、恢复期的气虚、阴虚及久病入络)。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4.尿频、遗尿的辩证论治。 5.五迟、五软的辩证论治。 性早熟的辩证论治。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与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方法运用恰当自如。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病例导入→精讲→案例分析→情景现场→急救现场演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课件、多媒体设备、模拟病房 |
考核方式 |
笔试、案例分析、知识抢答 |
|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需配置教师6人,其中主讲教师4人,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实验教师2人,要求专科以上学历。按专业教师数量2:1配置兼职教师。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应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保证校园网畅通,教室内光线明亮、安静。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应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与临床实际工作实现高度统一。需要儿科实训室3间,面积约300m2。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和学生可在校内的儿科实训室完成儿科基本技能示教、练习及考核,并可配合课程要求于课余时间开放,供学生练习各种操作使用。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应满足本课程临床实习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应包括区县二级医院,应有20张以上儿科病床,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30名学生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及理论实践教学师资。乡镇卫生院,应具备满足学生进行常用临床基本诊疗操作的相关设备,具备能够满足2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县防疫站,具备疾病控制、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和卫生监测的相关科室及设备,具备能够满足5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
3.仪器设备
本课程教学配备多媒体设备,儿童磅称、测量床、软尺、血压计、听诊器、儿童床(包括被褥枕等床上用品)、超声雾化吸入器、灌肠袋、灌肠用肥皂液、头皮静脉补液模拟头、输液架、小氧气瓶、氧气表(附带湿化瓶)、电动吸引器,以满足技能操作训练需求,提高相应技能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1)项目引领: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依据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项目,小儿生长发育、儿科疾病诊疗、儿童保健指导,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
(2)教、学、做一体化: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同时进行,使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
采用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床旁教学方法等。
(1)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病例设置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查找相关医学文献。课堂上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采取讨论式教学,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儿科常见病中“急”、“危”、“重”特点的疾病是教学中的重点,如小儿惊厥、小儿肺炎合并心衰、高血压脑病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显著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2)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采集病史并记录,体格检查,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做出初步诊断并制定处理方案的工作过程。如婴儿腹泻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如小儿检查、体重身高的测量、头皮静脉输液等都可在模型上示教及实训,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学生按提高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课时教师根据提纲内容简单评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内容,教师组间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间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随着患儿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很难说服患儿家属同意患儿接受示教,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呈现大量临床图片加以弥补。儿科教学包含大量检查和操作,由于时间、病例和无菌原则的限制,许多内容无法演示,直观认识的缺乏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多媒体教学可再现许多以往积累的典型病例、诊治方法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直观信息,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资源库,以习题、模拟试卷、问答、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在课后建立多种形式的广泛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三五”创新规划教材。
2.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统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指导、试题库、典型病例库、课程教学录像、影像图库、执业医师考试参考书等。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作为考核重点。期末闭卷考试(针对上课内容,以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占70﹪,由学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实践考核由教研室组织考核,包括操作考核及平时实训课程情况综合评分,占30%。
(五)其他必要说明
附件三:
《中医儿科学》课程基本情况表
学习情境九 |
传染病: 幼儿急疹、风疹 、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学会传染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技能。 2.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
学习内容 |
1.幼儿急疹、风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2.幼儿急疹、风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和三种出疹性疾病(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的鉴别。 3.猩红热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4.水痘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5.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麻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及辨证论治。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与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方法运用恰当自如。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病例导入→精讲→案例分析→情景现场→急救现场演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课件、多媒体设备、模拟病房 |
考核方式 |
笔试、案例分析、知识抢答 |
学习情境十 |
其他疾病: 紫癜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教学时间 |
2学时 |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
1.学会传染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技能。 2.能够根据病例特点进行初步诊治。 |
学习内容 |
1.紫癜的临床诊断 2.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3.紫癜的辨证论治。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辨证论治。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VitD的作用及辨证论治。 |
学习性工作任务 |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与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方法运用恰当自如。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
教学流程图 |
病例导入→精讲→案例分析→情景现场→急救现场演示 |
教学条件 |
教材、案例、课件、多媒体设备、模拟病房 |
考核方式 |
笔试、案例分析、知识抢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