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作者: 时间:2021-11-24 点击数:

 

《中医内科学》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群):中医学

制定人:简亚平、张毅敏

合作人:王岚玺

制定时间:2021年

 

 

 

 

 

《中医内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2431510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  96学时

总学分数:5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主要介绍中医内科的专业基础理论,常见内科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辩

证论治规律的医学学科。分总论及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论述中医内科疾病辩证论治纲要,各论部分按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具体阐述。各篇除疾病命名、病名释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参考的内容外,还包括古书记载、知识链接、病例分析等内容。学习中医内科学应较全面和系统的掌握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处方用药等理论,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症的治疗法则,为从事中医内科工作及其他中医相关科室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和系统的掌握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调护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中医内科疑难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96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是各基础课程的综合,而且是中医各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医学的学术水平。因此,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院中医专业的必修课。

4.课程作用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医内科学》课程根据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明确中医学专业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保健指导的能力,本课程为培养学生该能力提供支撑。课程设置参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内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基层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优化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从基本理论知识入手,延伸到相关的疾病,同时参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构建从理论到防治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内科学》总学时数为9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86学时,实践操作(含见习、病例讨论)10学时。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中医学实训中心和医院完成。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应掌握中医内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够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调护。

3.并能对中医内科危重病人进行抢救。

(二)能力目标

1.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人的正确处理。

2.掌握中医内科常用的操作技术。

3.熟悉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三)素质目标

1.学生应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人,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3.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

1  《中医内科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建议学时

情境一

 

绪论

知识要求:

1.熟悉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2.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3.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

4.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辩证论治概要。

5.掌握中医内科临证方法。

6.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

技能要求:

1.学会中医内科临证方法。

中医内科临证方法。

总学时4

理论4

情境二

肺系病证

 

知识要求:

1.掌握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肺系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肺系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技能要求:

学会肺系病证的辩证论治。

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

总学时13

理论11

实验2

情境三

心脑病证

知识要求:

1.掌握心脑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心脑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心脑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技能要求:

学会心脑病证的辩证论治。

学会心脑病证的辩证论治。

总学时17

理论15

实验2

情境四

脾胃病证

知识要求:

1.掌握脾胃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脾胃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脾胃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技能要求:

学会脾胃病证的辩证论治。

学会脾胃病证的辩证论治。

总学时18

理论16

实验2

情境五

肝胆病证

知识要求:

1.掌握肝胆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肝胆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肝胆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技能要求:

学会肝胆病证的辩证论治。

学会肝胆病证的辩证论治。

总学时7

理论6

实验1

情境六

肾系病证

知识要求:

1.掌握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肾系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肾系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技能要求:

学会肾系病证的辩证论治。

学会肾系病证的辩证论治。

总学时8

理论7

实验1

情境七

气血津液病证

知识要求:

1.掌握气血津液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气血津液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气血津液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技能要求:

学会气血津液病证的辩证论治。

学会气血津液病证的辩证论治。

总学时18

理论18

情境八

肢体经络病证

知识要求:

1.掌握肢体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肢体经络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肢体经络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技能要求:

学会肢体经络病证的辩证论治。

学会肢体经络病证的辩证论治。

总学时8

理论8

情境九

中医病历书写

知识要求:

1.掌握门(急)诊、住院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

2.熟悉中医病历书写规范。

3.了解病历的沿革与意义。

技能要求:

学会门(急)诊、住院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

学会门(急)诊、住院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

总学时3

理论1

实验2

                    合计 96学时(理论86实验10)

 

 

2.学习情境设计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一

绪论

教学时间

4学时(理论)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及中医内科临证方法。

2. 熟悉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及辩证论治概要。

3.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小儿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特殊性。

学习内容

1.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及中医内科临证方法。

2.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及辩证论治概要。

3.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熟悉我国目前内科学新的进展。

2.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

教学流程图

讲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应用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

考核方式

笔试、提高

学习情境二

 

肺系病证

教学时间

总学时13,理论11,实验2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肺系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肺系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

1.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肺系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肺系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4.实训:肺系病证病史采集及辩证论治。

学习性工作任务

1.掌握肺系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熟悉肺系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2.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设备、黑(白)板、案例、脉枕、舌诊模型、就诊台等

考核方式

笔试、操作、提问

学习情境三

心脑病证

教学时间

总学时17,理论15,实验2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心脑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心脑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心脑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

1.心脑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心脑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心脑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4.实训:心脑病证病史采集及辩证论治。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

教学方法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情景讨论→答疑→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案例、图片、课件、多媒体设备、脉枕、舌诊模型、就诊台等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操作考核、提问

学习情境四

脾胃病证

教学时间

总学时18,理论16,实验2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脾胃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脾胃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脾胃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

1.脾胃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脾胃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脾胃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4.实训:脾胃病证病史采集及辩证论治。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情景讨论→答疑→案例分析→实训作业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设备、黑(白)板、案例、图片、脉枕、舌诊模型、就诊台等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操作考核、提问

学习情境五

肝胆病证

教学时间

总学时7,理论6,实验1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肝胆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肝胆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肝胆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

1.肝胆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肝胆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肝胆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4.实训:肝胆病证病史采集及辩证论治。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法、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情景讨论→答疑→案例分析→实训作业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设备、黑(白)板、案例、图片、脉枕、舌诊模型、就诊台等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操作考核、提问

学习情境六

肾系病证

教学时间

总学时8,理论7,实验1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肾系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肾系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

1.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肾系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肾系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4.实训:肾系病证病史采集及辩证论治。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法、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情景讨论→答疑→案例分析→实训作业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设备、黑(白)板、案例、图片、脉枕、舌诊模型、就诊台等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操作考核、提问

学习情境七

气血津液病症

教学时间

18学时(理论)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气血津液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气血津液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气血津液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

1. 气血津液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 气血津液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 气血津液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法、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情景讨论→答疑→案例分析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设备、黑(白)板、案例、图片等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提问

学习情境八

肢体经络病证

教学时间

8学时(理论)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肢体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熟悉肢体经络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了解肢体经络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

1. 肢体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

2. 肢体经络病证的疾病命名、病名释义、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临证参考。

3. 肢体经络病证的古书记载、知识链接。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法、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情景讨论→答疑→案例分析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设备、黑(白)板、案例、图片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提问

学习情境九

中医病历书写

教学时间

总学时3,理论1,实验2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门(急)诊、住院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

2.熟悉中医病历书写规范。

3.了解病历的沿革与意义。

学习内容

1.门(急)诊、住院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

2.中医病历书写规范。

3.病历的沿革与意义。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理论讲授法、录像演示、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情景讨论→答疑→案例分析→实训作业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设备、黑(白)板、案例、图片

考核方式

笔试、案例分析、操作考核、提问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需配置教师6人,其中主讲教师4人,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实验教师2人,要求专科以上学历。按专业教师数量2:1配置兼职教师。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应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保证校园网畅通,教室内光线明亮、安静。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应满足本课程教学需要,与临床实际工作实现高度统一。需要中医实训室3间,面积约300m2。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和学生可在校内的中医实训室完成中医内科基本技能示教、练习及考核,并可配合课程要求于课余时间开放,供学生练习各种操作使用。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应满足本课程临床实习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应包括区县二级医院,应有20张以上儿科病床,具备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的相关诊疗设备,具备能够满足30名学生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及理论实践教学师资。乡镇卫生院,应具备满足学生进行常用临床基本诊疗操作的相关设备,具备能够满足2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县防疫站,具备疾病控制、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和卫生监测的相关科室及设备,具备能够满足5名学生实习的带教教师。

3.仪器设备

本课程教学配备多媒体设备,脉枕、舌诊模型、就诊台等,以满足技能操作训练需求,提高相应技能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1)项目引领: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依据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项目,各系统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辩证论治、病例分析,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

2)教、学、做一体化: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同时进行,使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

采用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床旁教学方法等。

1)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病例设置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查找相关医学文献。课堂上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采取讨论式教学,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总结。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教学中的重点,如感冒、咳嗽、腹痛、泄泻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显著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2)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采集病史并记录,体格检查,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做出初步诊断并制定处理方案的工作过程。如感冒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如肺系病证病史采集及辩证论治、门(急)诊、住院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等都可实训作业,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学生按提高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课时教师根据提纲内容简单评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内容,教师组间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间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随着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部分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接受示教,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呈现大量临床图片加以弥补。内科教学包含大量疾病,许多病种可能无法真正接触,直观认识的缺乏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多媒体教学可再现许多以往积累的典型病例、诊治方法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直观信息,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资源库,以习题、模拟试卷、问答、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在课后建立多种形式的广泛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主编陈建章)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2.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统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指导、试题库、典型病例库、课程教学录像、影像图库、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参考书等。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作为考核重点。期末闭卷考试(针对上课内容,以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占70﹪,由学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实践考核由教研室组织考核,包括操作考核及平时实训课程情况综合评分,占30%

(五)其他必要说明

 

 

 

附件三:

《中医内科学》课程基本情况表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

课程类别

必修

实践学时

10

理论学时

86

学分

5

适用专业

中医专业

 

所属部门

医学院

所属教研室

中医

主要授课教师

蒋爱民、简亚平、张毅敏、黄晶晶、王岚系、谢玲芳

 

、课程建设情况

 

课程调研报告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验教学以及临床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能基本通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基本具备对基层常见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保健指导的能力。

 

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人的正确处理。

2.掌握中医内科常用的操作技术,熟悉常见疾病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

 

 

课程学习内容

中医内科学总学时数为9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86学时,实践操作(含见习、病例讨论)10学时。分中医内科基础和中医临床部分。

 

课程学习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涉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作为考核重点。期末闭卷考试(针对上课内容,以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占70﹪,由学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实践考核由教研室组织考核,包括操作考核及平时实训课程情况综合评分,占30%

 

课程建设基础

1.确定课程纲要。

2.选编教材。

3.创建教学计划和教案

4.组织课程实施。

5.开展课程评价。

 

 

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相关教学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争取3-5年的时期内,把课程培育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校级精品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省级精品课程。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

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实验教师;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先进,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是教材建设,要建设或使用精品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

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目标建设中的进度、时间、经费等情况,需要得到学校的资助和相关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在这深表感谢。

 

 

 

版权所有 ? 湖南太平洋在线会员注册医学院  地址:永州市零陵区南津北路338号 联系电话:0746-6368162 湘ICP备14001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