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

作者: 时间:2021-11-24 点击数:

 

《口腔解剖生理学》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群):口腔医学

制定人:    吴南

合作人:    王革新、陈兰军

制定时间:2019.3

 

 

 

 

 

 

 

太平洋在线会员注册《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243120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培养层次专科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72                           

总学分数:4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等各部位的形态结构,尤其是牙的正常形态、咬合关系、发育规律以及口腔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2.课程性质:《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必修课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口腔解剖生理学》为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奠定解剖和生理基础,属于桥梁学科的范畴。

4.课程作用:通过《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阐明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各器官形态结构及其毗邻,紧密结合临床应用,为后续的口腔医学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为口腔临床工作提供必要的口腔解剖及生理知识。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2.课程设计思路

1)《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口腔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科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它不仅是口腔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因此,课程标准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教学,而把实验教学、技能考核、技能比赛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体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2)课程标准要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规范性。

3)《口腔解剖生理学》系统学习72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实践课22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归纳牙体解剖应用名称及解剖标志,乳恒牙的解剖特点及乳恒牙的区别,并能理解牙冠、牙根与髓腔的生理意义。 

2.能说出各种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的主要结构,包括颌面部诸骨的主要结构,肌肉和颞下颌关节特点和功能,血管神经的走行,局部解剖特点。 

3.能解释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列与骨关系以及其特点,颌位的定义和几种颌位的特征,咀嚼运动过程及其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牙体雕刻,掌握牙的基本解剖特点。 

2.理解牙体解剖形态、咬合及颌位的生理意义,学会解剖生理知识的临床应用。

(三)素质目标

1.拥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3.掌握执业助理医师等资格考试有关《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建议学时

情境一

牙体解剖

掌握牙的演化、外形及剖面观察牙的组成,临床牙位记录、乳恒牙萌出时间,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各恒牙的形态特点和生理意义。

熟悉乳牙解剖形态及髓腔形态特点。

临床牙位记录、各恒牙的形态特点

20理论

14实践

情境二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

掌握上、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其骨面解剖标志;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颈外动脉的分支、行程和临床意义;翼丛的交通;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分布、走行特点和临床意义。口腔结构的层次及临床意义。

熟悉表情肌和咀嚼肌名称、起止和功能;腮腺嚼肌区、舌下区、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上、下颌骨的解剖结构,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分布、走行特点和临床意义,口腔结构的层次及临床意义。

 

20理论

4实践

情境三

口腔生理

掌握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列的外形及生理意义;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与侧方牙合的概念;下颌的三个基本颌位及其关系。

熟悉牙列的牙合面形态和牙列与面部标志;咀嚼肌力、牙合力与咀嚼效率。

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与侧方牙合的概念;下颌的三个基本颌位及其关系。

 

10理论

4实践

                    合计 72学时(50理论 22实践)

 

 

 

2.学习情境设计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牙体解剖

教学时间

20理论+14实践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知识目标:能归纳牙的演化、外形及剖面观察牙的组成,临床牙位记录、乳恒牙萌出时间,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各恒牙的牙体及髓腔形态特点。

技能目标:能雕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恒牙,掌握牙齿形态特点。

素质目标:拥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能运用所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从而掌握牙齿形态以及各部分的生理意义。

学习内容

1.牙的演化: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的演化过程及其演化规律。

2.牙的组成、分类和功能:外形和剖面观察牙的组成;形态功能及存在时间的分类;牙的功能。

3.牙的萌出:发育过程;萌出特点规律。

4.牙位记录:牙列分区;临床牙位记录法。

5.牙体解剖应用名词与解剖标志:牙体解剖应用名词;牙冠命名;牙冠表面标志。

6.恒牙的解剖形态: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的牙体正常解剖形态及上下颌同名牙的区别。

7.乳牙的解剖形态:乳前牙、乳磨牙的牙体正常解剖形态及其与恒牙的比较。

8.髓腔解剖形态:牙髓腔各部名称及重点恒牙髓腔形态,乳牙髓腔形态特点。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牙体雕刻 2. 牙体模型观察 3.牙位判断 4.离体牙辨认

教学方法

应用图文并茂、适量的动画或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适当穿插运用板书、提问及设问等形式,进行理论讲授,并对重点及难点内容给予特别提示及强调。实践课采用典型牙齿雕刻示教,结合多种辅助教具证实,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认识。

教学流程图

学生提前预习→教师讲解→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当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课后提问和评价。

教学条件

多媒体、CAI课件、牙体模型等实验教具和耗材

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点  知识  相关概念、解剖特点及生理意义。 

        技能  能雕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恒牙,掌握牙齿形态特点。

        态度  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踏实勤奋,谦虚好学。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

教学时间

20理论+4实践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知识目标:能归纳上、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其骨面解剖标志;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表情肌和咀嚼肌名称、起止和功能;颈外动脉的分支、行程和临床意义;翼丛的交通;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分布、走行特点和临床意义。口腔结构的层次及临床意义;腮腺嚼肌区、舌下区、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技能目标:掌握颌面诸骨外形以及神经走行。

素质目标:拥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能运用所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从而掌握颌面部局部解剖及生理意义。

学习内容

1.骨与关节:上下颌骨的组成、正常解剖结构、骨面解剖标志及其生理意义;颞下颌关节的组成、正常解剖结构形态、关节盘的组成和临床意义,关节韧带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2.肌:表情肌、咀嚼肌的组成、起止点及功能;颈部肌肉的组成。 

3.血管:颈外动脉的组成、分布及走行方向和临床意义;口腔颌面浅深静脉的组成及收集范围;翼丛的交通。   

4.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的分支、分布、走行特点和临床意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的分布、走行特点。 

5.口腔颌面与颈部局解: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层次和内容;口腔前庭的表面标志;唇颊舌腭的标志层次和临床意义;口腔颌面间隙及其交通;颈部境界分区及其内容。

学习性工作任务

颌面部骨及血管神经标本的观察

教学方法

应用图文并茂、适量的动画或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适当穿插运用板书、提问及设问等形式,进行理论讲授,并对重点及难点内容给予特别提示及强调。实践课采用典型真人模型及标本示教,结合多种辅助教具证实,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认识。

教学流程图

学生提前预习→教师讲解→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当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课后提问和评价。

教学条件

多媒体、CAI课件、相关颌面部骨及血管神经标本

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点  知识  相关概念、解剖特点及生理意义。 

        技能  掌握颌面诸骨外形以及神经走行。 

        态度  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踏实勤奋,谦虚好学。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口腔生理

教学时间

10理论+4实践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知识目标:能归纳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列的外形及生理意义;牙列的牙合面形态和牙列与面部标志;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与侧方牙合的概念;下颌的三个基本颌位及其关系;咀嚼肌力、牙合力与咀嚼效率。

技能目标:能进行牙列特征描述,牙尖交错牙合形态学分类及基本咬合检查。

素质目标:拥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能运用所学的生理学知识,分析与口腔生理有关的因素,正确理解生理意义等。

学习内容

1.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牙根和髓腔的生理意义。 

2.牙列:牙列的外形和生理意义;牙排列的倾斜情况;牙列与面部标志;牙列的牙合面形态;牙列与颌骨的关系。

3.牙合: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侧方牙合的临床意义。 

4.颌位:牙尖交错位、下颌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的定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5.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其制约因素。

学习性工作任务

牙列咬合模型分析和咬合检查

教学方法

应用图文并茂、适量的动画或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适当穿插运用板书、提问及设问等形式,进行理论讲授,并对重点及难点内容给予特别提示及强调。实践课采用典型模型示教,结合多种辅助教具证实,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认识。

教学流程图

学生提前预习→教师讲解→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当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课后提问和评价。

教学条件

多媒体、CAI课件、牙列咬合模型

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点  知识  相关概念及生理意义。 

        技能  能进行牙列特征描述,牙尖交错牙合形态学分类及基本咬合检查。 

        态度  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踏实勤奋,谦虚好学。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本课程由口腔教研室负责,其中主讲教师2人,负责理论及实验授课,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双师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另需实验教师2人,负责协助主讲教师完成实验课授课,要求专科及以上学历。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在教室和实训室完成。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施及相应的教学模型,并保证校园网畅通,教室内光线明亮、安静。实践教学在口腔实训室完成。实训室应配备必要的牙体、牙列及咬合模型、颌面部骨标本、口腔颌面部血管神经标本、游标卡尺、石膏雕刻刀等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验教具及耗材。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基于临床岗位工作任务,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医学知识和工作技能。

2.教学方法

   ( 1)课堂讲授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模型展示,向学生讲授口腔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比赛等方式,讨论表达方案、完成项目要求,互相学习,巩固并提升基础知识的认识。 

3)项目教学法  将实验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活动,单独或小组完成项目过程,提高学生兴趣,深化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 

4)理实一体化教学  结合多媒体视频、模型等实物以及现场规范操作的演示,积极探索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充分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听懂”相应的知识和“看懂”各项操作技能,并在自己实践操作中“落实”。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学习到临床实践操作的顺利过渡。

3.教学手段

    创设工作情境,利用实物、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3版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马莉、原双斌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1月

2.教学参考资料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7版  皮昕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医学解剖图谱》Eric W.Baker 编,郑家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牙合学》第2版  谢秋菲主编  科学出版社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及相关配套资料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方式

1)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测试和实验考核等方法进行评议。

2)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试题由试题库筛选,注重口腔解剖基本知识及应用的考核,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考核采用多形式的考核方法:包括口试、技能操作考核、综合考核等,减少记忆型试题,增加理解型、技能型、综合型试题。 

(五)其他必要说明

    

 

版权所有 ? 湖南太平洋在线会员注册医学院  地址:永州市零陵区南津北路338号 联系电话:0746-6368162 湘ICP备140014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