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

作者: 时间:2021-11-24 点击数:

急诊医学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群):临床医学

制定人:李魏青、李祖祥

合作人:邓冰莉、周桂林、胡丽丽、肖明等

制定时间:2019年

 

 

 

 

《急诊医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2431107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培养层次:大专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32学时             

总学分数:2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外妇儿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它是研究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危重症医学,并且涵盖了院前院内急救、复苏学、灾害医学、中毒医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等,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通过急诊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诊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急诊临床工作是时间依赖性的,强调第一时间的诊断正确率与抢救成功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

2.课程性质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2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急诊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课程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

本课程实行“临岗(课间见习)—岗(毕业实习)递进型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学到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诊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急诊临床工作是时间依赖性的,强调第一时间的诊断正确率与抢救成功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医疗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建立“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本课程设计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内容选取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并融合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践教学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实训基地及相关科室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学到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诊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实训室训练,医院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教在课堂,学在床旁,做在岗位。形成早体验,早实践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操作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横向强化,纵向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利用标准病人、临床病例,组织讨论等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体系和任务要求、院前急救的任务及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护理程序、ICU 收治程序和监护分级。

2.正确阐述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创伤病人、气道梗阻病人、急性中毒病人、常见意外伤害病人、临床危象病人的病情判断、病情观察和救治措施。

3.正确阐述心肺脑复苏、创伤救护、气道梗阻现场急救、重症监测和脏器功能支持技术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对院外急救病人进行现场评估、分类的能力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创伤现场急救、气道梗阻现场急救的能力;对中暑、触电、溺水、蛇咬伤病人进行现场救治的能力。

2.具有完成急诊诊疗程序和保障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的能力;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创伤病人、急性中毒病人、临床危象病人进行病情判断、病情观察和实施诊治措施的能力;具有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基层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思想;

2.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守法和维权意识;

4.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结协助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急诊医学》课程总共完成理实一体教学 32 学时。教学内容丰富、结构科学合理,临床实践性内容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与周边学科有机结合,适应了该课程在培养高技能临床医学人才中的作用。

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急诊医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建议学时

情境一

绪论

1.能陈述急诊医学的范畴、 体系构成及各环节职能。

2.学会现场快速检伤。

急诊体系构成;现场快速检伤。

 

总学时2

(理论)

情境二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能陈述心脏骤停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2.学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心脏骤停的概念与临床表现。掌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的技术要领。

总学时6

4(理论)

2(实验)

情境三

创伤急救

1.能陈述创伤的基本概念与救治原则,能说明创伤评 分。

2.学会创伤处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创伤的救治原则。创伤处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总学时4

2(理论)

2(实验)

情境四

休克

1.能陈述休克的定义,分类与临床表现。

2.能陈述各类休克的诊断与急救措施。

休克的定义,分类与临床表现。各类休克的诊断与急救措施。

总学时2

(理论)

 

情境五

急救技术

1. 能陈述电除颤适应症,学会操作方法。

2.能陈述气管切开适应症,能说明操作方法。

电除颤的操作方法

总学时2

(实验)

情境六

环境及理化损伤

1. 能说明中暑、淹溺、电击伤、烧烫伤、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2.能陈述中暑、淹溺、电击伤、烧烫伤、毒蛇咬伤的治疗原则。 

中暑、淹溺、电击伤、烧烫伤、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总学时4

4(理论)

 

情境七

急性中毒

能陈述急性酒精中毒、毒品过量中毒、镇静催眠药中 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急诊处理。

急性酒精中毒、毒品过量中毒、镇静催眠药中 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急诊处理

总学时6

(理论)

 

 

情境八

常见各系统急症

1.高热、头痛、胸痛、腹痛、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血尿、晕厥和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和伴随症状。

2.急腹症的含义和常见急腹症病谱。

3.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

4.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的注意事项。发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诊处理及流程。

各系统急症的诊治流程

总学时6

(理论)

 

                   

合计

总学时32

26(理论)

6(实验)

 

 

2.学习情境设计

 

 

2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一

急诊医学概述

教学时间

2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能陈述急诊医学的范畴、 体系构成及各环节职能。

2.学会现场快速检伤。

学习内容

1.急诊医学的范畴、 体系构成及各环节职能。

2.学会现场快速检伤。

学习性工作任务

1.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熟悉急诊医学新的进展。

2.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

教学流程图

讲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应用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

考核方式

笔试

学习情境二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教学时间

6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能陈述心脏骤停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2.能迅速识别心脏骤停。

3.学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4.具有治疗和健康指导的能力

学习内容

1.心搏骤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掌握BLS、ALS的概念和内容,BLS的操作步骤,心室颤动的处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3.学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学习性工作任务

1.能陈述心脏骤停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2.能迅速识别心脏骤停。

3.学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4具有治疗和健康指导的能力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实验室演示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实验操作

考核方式

笔试、操作、提问

学习情境三

创伤急救

教学时间

4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了解创伤的临床类型和分度;
   2.掌握对于伤情及时、较为准确的判断的方法。 

学习内容

1.创伤的临床类型和分度;

2.伤情评估的具体细则

3.创伤处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

1.能陈述创伤的基本概念与救治原则,能说明创伤评分。

2.学会创伤处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3.具有对创伤患者急症处理及正确转诊的能力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病床边教学,实验室演示。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实验操作

考核方式

笔试、操作、提问

学习情境四

休克

教学时间

2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2.掌握休克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

3.熟悉休克致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急救和支持措施

4.了解休克的常见原因

学习内容

1.休克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与治疗

2.休克致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急救和支持措施

学习性工作任务

1.能陈述休克的定义,分类与临床表现。 

2.能陈述各类休克的诊断与急救措施。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病床边教学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实验操作

考核方式

笔试、操作、提问

学习情境五

常用急救技术

教学时间

2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说出电除颤适应症,学会操作方法。

2.了解气管切开适应症,掌握操作方法。

学习内容

1.电除颤适应症,操作方法。

2.气管切开适应症,操作方法。

学习性工作任务

1.能陈述电除颤适应症,学会操作方法。

2.能陈述气管切开适应症,能说明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病床边教学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实验操作

考核方式

笔试、操作、提问

学习情境六

环境及理化损伤

教学时间

4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淹溺、中暑、烧烫伤、毒蛇咬伤临床表现和治疗;

2.熟悉淹溺、中暑、烧烫伤、毒蛇咬伤发病机理;

3.了解电击伤病因及鉴别诊断。

 

学习内容

  1.中暑、淹溺、烧烫伤、毒蛇咬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2.电击伤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学习性工作任务

1.能说明中暑、淹溺、电击伤、烧烫伤、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2.能陈述中暑、淹溺、电击伤、烧烫伤、毒蛇咬伤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病床边教学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实验操作

考核方式

笔试、操作、提问

学习情境七

急性中毒

教学时间

6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2.掌握有机磷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3.了解清除消化道中毒物的常用方法

 

学习内容

1.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2.急性酒精中毒、毒品过量中毒、镇静催眠药中 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急诊处理

学习性工作任务

能陈述急性酒精中毒、毒品过量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急诊处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病床边教学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病床边教学、实验操作

考核方式

笔试、操作、提问

学习情境八

各系统常见急症

教学时间

6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1.了解高热、头痛、胸痛、腹痛、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血尿、晕厥和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和伴随症状。

2.了解急腹症的含义。

3.熟悉常见急腹症病谱。

4.熟悉急性腹痛的特点。

5.掌握急腹症的诊断原则、根据、程序和思路,处理原则。

学习内容

1.高热、头痛、胸痛、腹痛、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血尿、晕厥和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和伴随症状。

2.急腹症的含义和常见急腹症病谱。

3.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

4.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的注意事项。发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诊处理及流程。

学习性工作任务

急性意识障碍:

1.能陈述脑出血的病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能陈述脑梗死、脑栓塞的 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3.能陈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救处理。

呼吸困难:

1.能陈述呼吸困难的主要表现。

2.能区别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自发性气胸、急性左 心衰、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急诊处理。 

急性疼痛:

1.能分析急性头痛、急性胸痛和急性腹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因。

2.能陈述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腹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诊处理。 

发热:

1.能复述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病理生理机制。

2.能陈述发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诊处理及流程。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录像演示、自学、讨论

教学流程图

精讲→自学→讨论→录像相结合→操作练习

教学条件

教材、教案、讲稿、课件、多媒体

考核方式

笔试、提问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具备 3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按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12 构建师资队伍,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合理。有较扎实的急诊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根据课程需要通过“培养、引进、特聘”等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充实、完善课程急诊医学师资队伍。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1)理论教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仿真实训基地和附属医院进行早期接触,熟悉医院工作场景;同时利用标准病人、临床病例,组织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手段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库,延伸课堂教学,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课程组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资源目录及使用方案、网络资源目录或网址,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项目引领、工学交替、教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1)项目引领: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依据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项目,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并将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学习子情境,使学生体会和感受真实的工作过程。

2)教做一体化:将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做同时进行,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

采用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床旁教学方法等。

1)病例导入,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前由教师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病例设置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查找相关医学文献。课堂上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采取讨论式教学,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急诊医学具有“急”、“危”、“重”特点的疾病是教学中的重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显著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2)模拟诊疗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实践采集病史并记录,体格检查,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做出初步诊断并制定处理方案的工作过程。

3)模型示教、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如心肺复苏术、电除颤仪的使用等都可在模型上示教及实训,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学生按提高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课时教师根据提纲内容简单评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内容,教师组间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间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随着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很难说服患者及家属同意患者接受示教,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呈现大量临床图片加以弥补。急诊医学教学包含大量检查和操作,由于时间、病例和无菌原则的限制,许多内容无法演示,直观认识的缺乏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多媒体教学可再现许多以往积累的典型病例、诊治方法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直观信息,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平台搭建自己的个性化课程,并利用这种结构化课程、微课、微视频等,通过问题预设,任务驱动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职教云”资源和移动终端“云课堂”的配合,可在移终端上实现学生管理、在线互动等,让资源库真正走进课堂。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模拟实践及同学之间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模拟训练。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人卫出版社出版的《急诊医学》(主编:韩扣兰)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三五”创新规划教材。

2.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统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指导、试题库、典型病例库、课程教学录像、影像图库、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参考书等。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

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其中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践技能考核占20%,平时考核(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占10%,具体考核如下:

1)理论考试主要考核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操作中的客观指标、关键点等,题型以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型为主。

2)实践技能考核采取随机抽题考核(6人一组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模拟临床考核,注重能力素质考核。


 

附件三:

急诊医学课程基本情况表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急诊医学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实践学时

6

理论学时

26

学分

2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

 

所属部门

医学院

所属教研室

内科教研室

主要授课教师

李魏青、邓冰莉、胡丽丽、周桂林

 

、课程建设情况

 

课程调研报告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通过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业能力,并注重素质培养,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业能力。

 

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学习内容

急诊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与预防的具体措施。

 

课程学习评价方式

从岗位职业能力、执业考试要求两方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考核方式:试卷(笔试)、技术操作考核、模拟考核(情景展示),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基础

已经建设好课程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全程授课教案和电子讲稿、教师授课录像、网络课程、考核办法、实验指导、实习(见习)指导、习题与作业、试题答案10个模块。

 

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达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

现还需做:(1)优化资源:碎片化课程资源的原创性视频、动画数量偏少,可视化程度还不高,没有开发出校企合作的特色教材;(2)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课程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需进一步优化;(4)建设以智能控制系统为核心的现代化实训室5)课程建设缺少标志性成果。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版权所有 ? 湖南太平洋在线会员注册医学院  地址:永州市零陵区南津北路338号 联系电话:0746-6368162 湘ICP备14001402号